新年假期结束,体重又双叒叕涨了不少,即使在家,失眠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了,脸上不知不觉又多了几个痘痘,一切一切似乎都不如自己所想。

突然怀念起孩提旧时的时光,可以疯,可以闹,无拘无束,哭了闹了受伤了眼睛里的泪水也是亮晶晶的。

如今却一直迷茫着,关于未来、关于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幸好身边还是有很多小确幸,让我仍旧爱着这个世界。

–题记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伪文艺的少年,做不到持之以恒的读书写作,总是在情绪到达的时候才去记录一些琐事。而真正文艺属性的人们才不会去说自己读过哪些书或是将自己的文章发在社交平台。

缺少什么的人才去追求什么,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起码已经开始写写作读读书了(梦想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如0和1.000……的区别)毕竟也不能因为所学专业或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而去拒绝读书写作,拒绝心灵的给养啊。

如果你自己就已经给自己画好了圈子,囿于一隅,执于一端,那么谁也帮不了你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能做什么,而是你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埋葬了你自己,然后说我不行,做不了。是这个道理么。

凡事去做,就不会那么难;去做,再容易的事,也不会那么容易;做过之后,再难的事也不会那么难。

至于文艺的心。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力量。它并不是一种炫耀和花哨,并不是矫情的文字堆砌而成。

有时候它甚至不美,是伤感的,是哭泣的,是沉默的。真正的文艺者是孤独的,但又是骄傲的。文艺帮不了我们衣食住行,茶米油盐,它可以与读书、艺术有关,但又没有关系。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精神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任何脱离物质世界的范畴应该都是文艺。它是一种灵魂的表达。

以前的自己还是很爱读书的,现在确实越来越「节能主义」(懒)了,去年在学校听到俞敏洪老师一次讲座确实让我着实震惊了一下。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年之中至少要读30本书,任何实用型的技术类书籍或是教科书之类的却是不能算的。犹太人年人均65本以上,日本45,而中国是5。当然,不是刻意要去比较什么,但总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读书也并非必须。不能因为别人不喜欢阅读,别人没有阅读,你就觉得阅读是一件伟大的事了,认为你是特别的。

本来,阅读,也只是自己的一个普通兴趣罢了。只是,幸好自己还有这个兴趣。生活中一旦将某件事不抱以很大的目的去坚持下去,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写博客、自媒体,虽然一开始做了一些小功能,然而新鲜感过去后倒也没有什么意思,可是坚持久了才会有所收获,譬如认识了认真可爱的粉丝,时不时收到关于技术、项目的邮件交流,大家彼此都天南海北,却因此而产生交集,这也算是一种宽慰和鼓励吧。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习惯去写一些东西,走心而不从众,反而更真实,更有情感。

其实,譬如读书和写作,坚持下去,总会给你带来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只是,我们需要时间去积累,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却是无法跨越。

某一刻,否极泰来,当你偶然抬头仰望那天空,早已不似从前的天空;眼前的花儿似乎比从前还要鲜艳;空气是如此新鲜异常;不远处白衣素裙的姑娘怎比平常惊艳些许。你的一切,都因阅读和写作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所以,只管去读书,读好书,至于剩下的,交于时光便好,上穷碧落下黄泉,时光将永不辜负与你。

但,时刻要记住,伟大或是优秀与否,与喜不喜欢阅读无关。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到自己都不敢想象未来的自己能够怎样,这种平凡也许可通过阅读去改变一些,但也只是一些罢了,离伟大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优秀也是难以到达的。

但,那又怎样呢?读书写作,作为一个兴趣,能够去享受一个人的恬静,享受黄皮纸的颜色和淡淡书卷的味道,个中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就像某篇文章中描述的那样,读书的感觉就像一汪清水,干涸了,变不见了,却蒸发在了空中,无所不在,于阳光下和空气凝结出彩色的光晕,瞧,是五彩的光呢,绚烂之极,这简直是比假装伟大还要奢侈的享受。

挫败,总是不期而至,犹如潮水打翻了一个又一个弱者;只有真正的强者,虽然一次次踉踉跄跄,但至少又一次次还活着。

所以,或是纸质的书籍,或是用手机,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的实质。找个安静的地儿,去与文章的作者感同身受,一起看天,看海,看季节的倒影,经历那些或是荡气回肠,青葱岁月,或是励志故事,凄凉的爱情吧,总会有些能打动你的地方。

瞧,你又读到了一篇可爱的文章呢。末了,安之若素,寂静欢喜。

本文系本人个人公众号「梦回少年」原创发布,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