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Spring 这个轻量级的框架已经成为Web开发事实上的标准,阅读本篇文章之前希望你对OO,设计模式,单元测试,XML,反射等技术有一定了解。

概念:什么是IOC?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意为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

如何理解好Ioc呢?理解好Ioc的关键是要明确“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传统Java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为何是反转?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1.对象的创建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是用类(Class)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在运行时这些类会生成对象(Object)。

当然,单独的一个或几个对象根本没办法完成复杂的业务, 实际的系统是由千千万万个对象组成的, 这些对象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干活,例如对象A调用对象B的方法,那必然会提出一个问题:对象A怎么才能获得对象B的引用呢?

最简单的办法无非是: 当对象A需要使用对象B的时候,把它给new 出来 ,这也是最常用的办法,java 不就是这么做的?例如:

Apple a = new Apple();

后来业务变复杂了, 抽象出了一个水果(Fruit)的类, 创建对象会变成这个样子:

Fruit f1 = new Apple();
Fruit f2 = new Banana();
Fruit f3 = ......

很自然的,类似下面的代码就会出现:

这样的代码如果散落在各处,维护起来将会痛苦不堪, 例如你新加一个水果的类型Orange, 那得找到系统中所有的这些创建Fruit的地方,进行修改, 这绝对是一场噩梦。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前辈们早就总结好了: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像抽象工厂, Builder模式提供的都是创建对象的方法。

这背后体现的都是“封装变化”的思想。

这些模式只是一些最佳实践而已: 起了一个名称、描述一下解决的问题、使用的范围和场景,码农们在项目中还得自己去编码实现他们。

2.解除依赖

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更加贴近实际项目的例子:

一个订单处理类,它会被定时调用:查询数据库中订单的处理情况,必要时给下订单的用户发信。

看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类一起协作了, 尤其是OrderProcessor , 它依赖于 OrderService 和 EmailService这两个服务,它获取依赖的方式就是通过单例方法。

如果你想对这个process方法进行单元测试–这也是很多优秀的团队要求的– 麻烦就来了。

首先OrderService 确实会从真正的数据库中取得Order信息,你需要确保数据库中有数据, 数据库连接没问题,实际上如果数据库连接Container(例如Tomcat)管理的, 你没有Tomcat很难建立数据库连接。

其次这个EmailService 真的会对外发邮件, 你可不想对真正的用户发测试邮件,当然你可以修改数据库,把邮件地址改成假的,但那样很麻烦, 并且EmailService 会抛出一堆错误来,很不爽。

所有的这些障碍,最终会导致脆弱的单元测试: 速度慢, 不可重复,需要手工干预,不能独立运行。

想克服这些障碍,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不在方法中直接调用OrderService和EmailService的getInstance()方法, 而是把他们通过setter方法传进来。

通过这种方式,你的单元测试就可以构造一个假的OrderService 和假的EmailService 了。

例如OrderService 的冒牌货可以是MockOrderService , 它可以返回你想要的任何Order 对象, 而不是从数据库取。

MockEmailService 也不会真的发邮件, 而是把代码中试图发的邮件保存下来, 测试程序可以检查是否正确。

你的测试代码可能是这样的:

当然, 有经验的你马上就会意识到:需要把OrderService 和 EmailService 变成 接口或者抽象类, 这样才可以把Mock对象传进来。

这其实也遵循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另外一个要求: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实现编程。

3.Spring 依赖注入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快要和Spring扯上关系了。

上面的代码其实就是实现了一个依赖的注入,把两个冒牌货注入到业务类中(通过set方法), 这个注入的过程是在一个测试类中通过代码完成的。

既然能把冒牌货注入进去,那毫无疑问肯定也能把一个正经的类安插进去,因为setter 方法接受的是接口,而不是具体类。

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对象之间的依赖,会强迫你对接口编程,好处显而易见。

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长,这样的代码会越来越多,最后也会变得难于维护。

能不能把各个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统一维护呢? 能不能把系统做的更加灵活一点,用声明的方式而不是用代码的方式来描述依赖关系呢?

肯定可以,在Java 世界里,如果想描述各种逻辑关系,XML是不二之选:

这个xml 挺容易理解的,但是仅仅有它还不够,还缺一个解析器(假设叫做XmlAppContext)来解析,处理这个文件,基本过程是:

  1. 解析xml, 获取各种元素

  2. 通过Java反射把各个bean 的实例创建起来:com.coderising.OrderProcessor, OrderServiceImpl, EmailServiceImpl.

  3. 还是通过Java反射调用OrderProcessor的两个方法:setOrderService(….) 和 setEmailService(…) 把orderService, emailService 实例 注入进去。

应用程序使用起来就简单了:

XmlAppContext ctx = new XmlAppContext("c:\\bean.xml");

OrderProcessor op = (OrderProcessor) ctx.getBean("order-processor");

op.process();

其实Spring的处理方式和上面说的非常类似,当然Spring 处理了更多的细节,例如不仅仅是setter方法注入, 还可以构造函数注入,init 方法,destroy方法等等,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既然对象的创建过程和装配过程都是Spring做的,那Spring 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玩很多把戏了, 比如对你的业务类做点字节码级别的增强,搞点AOP什么的,这都不在话下了。

4.IoC vs DI

“不要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打给你的(don‘t call us, we‘ll call you)”这是著名的好莱坞原则。

在好莱坞,把简历递交给演艺公司后就只有回家等待。由演艺公司对整个娱乐项目完全控制,演员只能被动式的接受公司的差使,在需要的环节中,完成自己的演出。

这和软件开发有一定的相似性,演员们就像一个个Java Object, 最早的时候自己去创建自己所依赖的对象, 有了演艺公司(Spring容器)的介入,所有的依赖关系都是演艺公司搞定的,于是控制就翻转了 Inversion of Control, 简称IoC。

但是IoC这个词不能让人更加直观和清晰的理解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于是Martin Flower先生就创造了一个新词 :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DI), 是不是更加贴切一点?

总结

DI—Dependency Injection,即“依赖注入”: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理解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 谁依赖于谁: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IoC容器;

  • 为什么需要依赖:应用程序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 谁注入谁: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 注入了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IoC和DI由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描述,由于控制反转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是理解为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2004年大师级人物Martin Fowler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依赖注入”,相对IoC 而言,“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IoC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对于Spring Ioc这个核心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学习Spring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种概念上的理解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了IoC和DI的概念后,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明了,剩下的工作只是在框架中堆积木而已。

联系我

  • 邮箱: chucheng.tr@qq.com

本文系本人个人公众号「梦回少年」原创发布,扫一扫加关注。